2021-08-13 / 1870
原标题:“职粉”、艺人工作室、投资方——揭秘“饭圈”疯狂氪金背后的三大推手|视点深度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参加粉丝应援比例达到8%。另有数据显示,近15%的“00后”粉丝每月为追星花费5000元以上。
“饭圈”追星为何掀起如此狂潮?谁是幕后推手?业内人士认为,出钱出力的多数青少年粉丝,处于“饭圈”底层,只是庞大商业利益棋局中的“棋子”。在职业粉丝、艺人工作室、投资方等利益相关方的合谋下,他们被不断裹挟、“收割”。
推手一:“职粉”“粉头”带节奏操纵粉丝
记者调研发现,许多中学生粉丝正是老师、家长心中的好学生、乖孩子。但一牵扯到“哥哥”(粉丝对偶像的称呼),他们就换了模样。
“流量经济的逻辑是流量越高,商业价值越大。换句话说,话题度、曝光率、粉丝活跃度就是艺人的KPI。”前艺人经纪人立文说,“职粉”以及部分“粉头”作为连接粉丝与艺人工作室的桥梁,扮演的是“组织”“作势”的角色,向粉丝施压,激励其为艺人做数据、刷榜、打投。
在“职粉”的操纵下,“饭圈”处于无休止的比较和竞争中,比实绩、比排名,“为的是让‘哥哥’的排名更靠前一点,签到更好的商业品牌,获得更好的影视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季为民说,“饭圈”有着强组织性、高效率、系统化等特点,行动整齐划一,要求粉丝极度忠诚。
“部分‘粉头’以‘虐粉’的类传销话术,强化粉丝保护偶像的使命感,诱导粉丝加大消费,加大精力投入,使‘粉头’‘职粉’等相关方获利。而当群体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粉丝在情绪和环境作用下将产生极端、不理性行为,如激烈的网络骂战、聚集性行动等,失去常识和理性。”季为民说。
除了精神控制之外,底层粉丝还难以摆脱物质控制。立文说,艺人公司安插的“职粉”经常带节奏“虐粉”,刻意拉踩、恶意比较,给粉丝洗脑,增加“饭圈”黏性,刺激粉丝投入。比如“没钱别提爱”“做数据再不努力,‘哥哥’的前途就毁在你们手里了”等等。
季为民说,高额的应援花费不仅远超未成年人的承受能力,且追求数额、攀比排场的观念会误导未成年人的消费观、金钱观、价值观,影响未成年人的道德判断。
推手二:艺人工作室“一切向流量看”
“饭圈”疯狂背后,与艺人工作室的运营模式关系密切。
立文、一家影视公司负责人吕范等圈内人士表示,多数艺人工作室是艺人的家人参与经营,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经验。不少工作室的工作人员专业性不足、江湖气不少。他们凭借流量明星在短期内爆红获得的名气、金钱,刺激和纵容艺人膨胀心理,拉拢“粉头”“职粉”控制“饭圈”为其捞金,频频发生突破道德、法律边界等行为。
在一些艺人经纪团队看来,在一切向流量看的圈子,“一分靠打拼,九分靠营销”“热搜池里躺几回,是头猪都能起飞”。
“帮艺人琢磨演技、苦练歌技,远不如炒CP、买热搜、删差评来得实在。”吕范说,为给艺人营销人设,艺人团队和后援会常有专门职位负责对接水军渠道、资源,操纵舆论“带节奏”,或消除负面评论,或互黑引战,搞得娱乐圈、“饭圈”乌烟瘴气。
推手三:资方合谋深度操纵“饭圈”
“‘饭圈’一开始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也不该成为一个贬义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蒋俏蕾说。
然而平台、投资人、娱乐公司形成合谋,合力将大量不具备社会经验、缺乏判断能力的低龄粉丝当作圈钱“韭菜”,诱导其集资应援、刷榜做数据,增加艺人商业价值。在扩大市场后进行新一轮捞金,循环往复。
资方深度参与“艺人养成”,利用粉丝“用爱发电”的力量提升艺人商业价值。吕范以一些明星养成类综艺节目举例分析,带流量有热度的艺人被平台、资方、娱乐公司选中签约,然后包装、炒作、注入圈内资源,煽动“饭圈”打造知名度、话题性,买粉丝、买热搜,增加艺人商业价值。投资方还会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二度捞金。
造星流水线诱发了强烈的“收割”倾向,艺人不以实力、作品赢得市场,而是依靠洗脑粉丝氪金,文娱产业走向异化。
蒋俏蕾建议,行业协会应当加强对娱乐业乱象的督导,提高艺人社会责任感,对有负面评价的艺人进行公开批评和抵制,净化业内环境。同时,清理不良网络信息,坚决制止对未成年人价值观明显有害的行为。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建议,应严格监管娱乐产业通过金融杠杆大肆投机获利,加强对数据造假、买粉丝等乱象的打击力度。
“职粉”、艺人工作室、投资方——揭秘“饭圈”疯狂氪金背后的三大推手
2021-08-13 / 1870
原标题:“职粉”、艺人工作室、投资方——揭秘“饭圈”疯狂氪金背后的三大推手|视点深度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参加粉丝应援比例达到8%。另有数据显示,近15%的“00后”粉丝每月为追星花费5000元以上。
“饭圈”追星为何掀起如此狂潮?谁是幕后推手?业内人士认为,出钱出力的多数青少年粉丝,处于“饭圈”底层,只是庞大商业利益棋局中的“棋子”。在职业粉丝、艺人工作室、投资方等利益相关方的合谋下,他们被不断裹挟、“收割”。
推手一:“职粉”“粉头”带节奏操纵粉丝
记者调研发现,许多中学生粉丝正是老师、家长心中的好学生、乖孩子。但一牵扯到“哥哥”(粉丝对偶像的称呼),他们就换了模样。
“流量经济的逻辑是流量越高,商业价值越大。换句话说,话题度、曝光率、粉丝活跃度就是艺人的KPI。”前艺人经纪人立文说,“职粉”以及部分“粉头”作为连接粉丝与艺人工作室的桥梁,扮演的是“组织”“作势”的角色,向粉丝施压,激励其为艺人做数据、刷榜、打投。
在“职粉”的操纵下,“饭圈”处于无休止的比较和竞争中,比实绩、比排名,“为的是让‘哥哥’的排名更靠前一点,签到更好的商业品牌,获得更好的影视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季为民说,“饭圈”有着强组织性、高效率、系统化等特点,行动整齐划一,要求粉丝极度忠诚。
“部分‘粉头’以‘虐粉’的类传销话术,强化粉丝保护偶像的使命感,诱导粉丝加大消费,加大精力投入,使‘粉头’‘职粉’等相关方获利。而当群体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粉丝在情绪和环境作用下将产生极端、不理性行为,如激烈的网络骂战、聚集性行动等,失去常识和理性。”季为民说。
除了精神控制之外,底层粉丝还难以摆脱物质控制。立文说,艺人公司安插的“职粉”经常带节奏“虐粉”,刻意拉踩、恶意比较,给粉丝洗脑,增加“饭圈”黏性,刺激粉丝投入。比如“没钱别提爱”“做数据再不努力,‘哥哥’的前途就毁在你们手里了”等等。
季为民说,高额的应援花费不仅远超未成年人的承受能力,且追求数额、攀比排场的观念会误导未成年人的消费观、金钱观、价值观,影响未成年人的道德判断。
推手二:艺人工作室“一切向流量看”
“饭圈”疯狂背后,与艺人工作室的运营模式关系密切。
立文、一家影视公司负责人吕范等圈内人士表示,多数艺人工作室是艺人的家人参与经营,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经验。不少工作室的工作人员专业性不足、江湖气不少。他们凭借流量明星在短期内爆红获得的名气、金钱,刺激和纵容艺人膨胀心理,拉拢“粉头”“职粉”控制“饭圈”为其捞金,频频发生突破道德、法律边界等行为。
在一些艺人经纪团队看来,在一切向流量看的圈子,“一分靠打拼,九分靠营销”“热搜池里躺几回,是头猪都能起飞”。
“帮艺人琢磨演技、苦练歌技,远不如炒CP、买热搜、删差评来得实在。”吕范说,为给艺人营销人设,艺人团队和后援会常有专门职位负责对接水军渠道、资源,操纵舆论“带节奏”,或消除负面评论,或互黑引战,搞得娱乐圈、“饭圈”乌烟瘴气。
推手三:资方合谋深度操纵“饭圈”
“‘饭圈’一开始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也不该成为一个贬义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蒋俏蕾说。
然而平台、投资人、娱乐公司形成合谋,合力将大量不具备社会经验、缺乏判断能力的低龄粉丝当作圈钱“韭菜”,诱导其集资应援、刷榜做数据,增加艺人商业价值。在扩大市场后进行新一轮捞金,循环往复。
资方深度参与“艺人养成”,利用粉丝“用爱发电”的力量提升艺人商业价值。吕范以一些明星养成类综艺节目举例分析,带流量有热度的艺人被平台、资方、娱乐公司选中签约,然后包装、炒作、注入圈内资源,煽动“饭圈”打造知名度、话题性,买粉丝、买热搜,增加艺人商业价值。投资方还会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二度捞金。
造星流水线诱发了强烈的“收割”倾向,艺人不以实力、作品赢得市场,而是依靠洗脑粉丝氪金,文娱产业走向异化。
蒋俏蕾建议,行业协会应当加强对娱乐业乱象的督导,提高艺人社会责任感,对有负面评价的艺人进行公开批评和抵制,净化业内环境。同时,清理不良网络信息,坚决制止对未成年人价值观明显有害的行为。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建议,应严格监管娱乐产业通过金融杠杆大肆投机获利,加强对数据造假、买粉丝等乱象的打击力度。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