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4 / 340
近日,又有五家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发布公告,披露踩雷信托产品相关信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以来,已有3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信托产品逾期信息,涉及金额超20亿元,所涉信托公司超5家。
“刚兑”经验或让上市公司形成路径依赖
1月31日,民生控股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全年归属净利润亏损1.35亿元–6850万元,并表示2023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较大,主要系公司对持有的“中融-汇聚金1号货币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计算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亿元。
1月31日,金博股份发布公告,持有的中融信托产品合计人民币6000万元,其中:“隆晟1号”3000万元、“泽睿1号”3000万元。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上述信托产品均已逾期、尚未兑付。基于谨慎性原则,按所持有的中融信托产品100%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6000万元。
1月30日,金房能源发布公告,2023年度,公司购买的“中融-圆融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共计1.7亿元人民币,产品已逾期、尚未兑付,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该信托产品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19亿元。
1月30日,微光股份发布公告,公司购买的部分中融信托产品出现未按期兑付的情形,使得理财产品的整体投资收益同比下降;基于谨慎性原则并结合客观现状,确认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合计2.04亿元。 1月30日,恒银科技购买的“国民信托·慧金87 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到期日为 2022 年 12 月 20 日,已逾期本金 1.7亿元及剩余投资收益到期未兑付。公司委托国民信托起诉相关方,截至2023年末该案件尚未开庭审理,预计该项投资累计减值50%。
上市公司“踩雷”信托产品并非个例,并且随着年报季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披露踩雷信托产品的情况。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2023年以来,已有30余家上市公司购买的信托产品出现逾期,涉及金额近20亿元,其中约有20家A股上市公告踩雷中融信托旗下产品。
前央企信托财富中心负责人李斌向记者指出,上市公司购买信托是为了提高闲置资金利用效率,提高资金收益。同时,信托产品过往“刚兑”的经验让上市公司形成了路径依赖。
部分上市公司仍热衷信托产品
尽管最近几年信托暴雷的情况时有发生,上市公司可以投资的理财产品也包括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证券公司理财、投资公司理财、信托等多种,但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将信托产品视为心头好。
根据wind数据统计,在2018年有100家上市公司购入信托产品,金额合计380.92亿元。随后呈波动下降趋势,2020年,有105家上市公司购入信托产品,金额合计313.63亿元;2021年,有101家上市公司购入信托理财,金额合计316.51亿元;2022年,有76家上市公司购入信托产品,金额合计锐减至171.61亿元。但在2023年有67家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规模已增至208.73亿元。
对于信托行业的风险,德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在研报中指出,在近几年金融强监管、防风险的大背景下,中融信托风波,并不代表信托行业整体风险较大,乃至将引发金融行业系统风险。
有信托业内人士也向记者分析,当下信托产品对于上市公司还是有吸引力的,但在产品挑选上可能要更加注重平衡风险和收益。
对于上市公司如何选择信托产品,李斌表示,一般情况上市公司会“软硬兼顾”,“硬门槛”包含信托机构评级和投研能力、投资方向和底层资产等,这些关键指标是准入的基本门槛。除了“硬门槛”,上市公司还会考虑“软实力”,比如关键决策人偏好、投资者关系和当地营销团队服务等。
李斌指出,信托产品仍是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的主要流向之一,但相较前几年,上市公司投资意向已大大降低,信托产品暴雷风险对公司声誉和股价波动的不良影响让上市公司产生犹豫。
上述业内人士则建议,过往暴雷的都是房地产等行业的非标资产,因此,上市公司在非标资产的选择上要更加审慎,同时也可以尝试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的债券投资产品,这类产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收益性。
摆账,存款,过桥,就找【摆账网】
灵活高效,批发价格
中国摆账网有限公司
www.baizhang.com
总经理:文艺云 18628342586
摆账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项目
超30家上市公司公告踩雷信托产品 中融信托占比最高
2024-02-04 / 340
近日,又有五家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发布公告,披露踩雷信托产品相关信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以来,已有3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信托产品逾期信息,涉及金额超20亿元,所涉信托公司超5家。
“刚兑”经验或让上市公司形成路径依赖
1月31日,民生控股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全年归属净利润亏损1.35亿元–6850万元,并表示2023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较大,主要系公司对持有的“中融-汇聚金1号货币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计算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亿元。
1月31日,金博股份发布公告,持有的中融信托产品合计人民币6000万元,其中:“隆晟1号”3000万元、“泽睿1号”3000万元。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上述信托产品均已逾期、尚未兑付。基于谨慎性原则,按所持有的中融信托产品100%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6000万元。
1月30日,金房能源发布公告,2023年度,公司购买的“中融-圆融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共计1.7亿元人民币,产品已逾期、尚未兑付,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该信托产品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19亿元。
1月30日,微光股份发布公告,公司购买的部分中融信托产品出现未按期兑付的情形,使得理财产品的整体投资收益同比下降;基于谨慎性原则并结合客观现状,确认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合计2.04亿元。 1月30日,恒银科技购买的“国民信托·慧金87 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到期日为 2022 年 12 月 20 日,已逾期本金 1.7亿元及剩余投资收益到期未兑付。公司委托国民信托起诉相关方,截至2023年末该案件尚未开庭审理,预计该项投资累计减值50%。
上市公司“踩雷”信托产品并非个例,并且随着年报季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披露踩雷信托产品的情况。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2023年以来,已有30余家上市公司购买的信托产品出现逾期,涉及金额近20亿元,其中约有20家A股上市公告踩雷中融信托旗下产品。
前央企信托财富中心负责人李斌向记者指出,上市公司购买信托是为了提高闲置资金利用效率,提高资金收益。同时,信托产品过往“刚兑”的经验让上市公司形成了路径依赖。
部分上市公司仍热衷信托产品
尽管最近几年信托暴雷的情况时有发生,上市公司可以投资的理财产品也包括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证券公司理财、投资公司理财、信托等多种,但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将信托产品视为心头好。
根据wind数据统计,在2018年有100家上市公司购入信托产品,金额合计380.92亿元。随后呈波动下降趋势,2020年,有105家上市公司购入信托产品,金额合计313.63亿元;2021年,有101家上市公司购入信托理财,金额合计316.51亿元;2022年,有76家上市公司购入信托产品,金额合计锐减至171.61亿元。但在2023年有67家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规模已增至208.73亿元。
对于信托行业的风险,德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在研报中指出,在近几年金融强监管、防风险的大背景下,中融信托风波,并不代表信托行业整体风险较大,乃至将引发金融行业系统风险。
有信托业内人士也向记者分析,当下信托产品对于上市公司还是有吸引力的,但在产品挑选上可能要更加注重平衡风险和收益。
对于上市公司如何选择信托产品,李斌表示,一般情况上市公司会“软硬兼顾”,“硬门槛”包含信托机构评级和投研能力、投资方向和底层资产等,这些关键指标是准入的基本门槛。除了“硬门槛”,上市公司还会考虑“软实力”,比如关键决策人偏好、投资者关系和当地营销团队服务等。
李斌指出,信托产品仍是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的主要流向之一,但相较前几年,上市公司投资意向已大大降低,信托产品暴雷风险对公司声誉和股价波动的不良影响让上市公司产生犹豫。
上述业内人士则建议,过往暴雷的都是房地产等行业的非标资产,因此,上市公司在非标资产的选择上要更加审慎,同时也可以尝试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的债券投资产品,这类产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收益性。
摆账,存款,过桥,就找【摆账网】
灵活高效,批发价格
中国摆账网有限公司
www.baizhang.com
总经理:文艺云 18628342586
摆账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项目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