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打电话 186-2801-8888
复制微信
摆账网首页>>资讯动态>>行业资讯>>多地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大银行会否跟进?

多地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大银行会否跟进?

“去年理财产品的体验感很不好,我准备将到期的理财产品,用来购买农商行的存款产品,却不承想最近存款产品的利率也下调了,有投资意愿却找不到合适的产品。”投资者张女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自2023年4月以来,河南、广东、深圳、辽宁、湖北、陕西等地多家中小银行宣布调整存款利率。据不完全统计,至少20家中小银行(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机构)下调了存款利率,调降幅度不一,介于10个-45个基点之间(一个基点等于万分之一)。

  “我们近期也将存款利率下调了一些,原因在于,市场客户的风险偏好下降,整个存款向定期化转变的趋势也比较明显,资金源源不断的流向储蓄存款。”有城商行行长对《财经》记者称。

  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18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297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7987亿元。3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中小银行都实施了该动作。其实,2022年存款利率大致经历了两轮下调,第一轮在4月,当时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鼓励银行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第二轮是出现在9月,首先国有大行下调了存款利率,股份制银行和部分中小银行稍后跟进。

  一位华北地区农商行中层告诉《财经》记者,他所在的银行存款利率是在2022年4月后下调的,幅度并不是很大。“未来是否进一步下调,将随着区域环境的变化再定。”

  当下,储户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随着多地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是否会进行新一轮的下调?“国有大行等机构在资产端不断让利实体经济,若要稳住净息差,需要优化负债端。”一位国有大行分行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另有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人士称,将继续压降两年期、三年期的存款,改变中长期存款利率“倒挂”的现象。这意味着中长期存款的规模、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调。

  存款利率下调10个-45个基点

  近期,河南、广东、深圳、辽宁、湖北、陕西等地多家中小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在10个-45个基点不等。

  4月11日,深圳坪山珠江村镇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4月11日起,该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2.15%,二年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2.75%,三年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3.4%,五年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3.9%。与之前相比,坪山珠江村镇银行各类存款产品均下调了10个基点。

  同在4月11日,河南修武农商银行称,自2023年4月8日起将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下调至1.9%、2.4%、2.85%。而调整之前的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分别为2.25%、2.7%、3.30%。

  当下中小银行存款利息下调潮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延续。202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将原来的“基准利率×倍数”改为“基准利率+基点”。

  《财经》记者了解,此次的下调潮被认为是部分中小行的补降,并不涉及所有的中小银行。早在2022年就有两次有关银行存款利率调整的大动作。202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利率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

  上述华北地区农商行人士称,在2020年、2021年左右,该行为了吸储、研发了一些客户定制产品,利率比较富有竞争性,但为了优化负债端的成本、顺应监管,在2022年4月停止发售此类产品,并将存款产品的利率做了下调。“因为提前下调了,所以最近的存款产品利率没有发生变化。”

  另外,2022年8月22日,1年期、5年期LPR分别较上月下降5个基点、15个基点,这带动了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存款利息的下调。9月15 日,六大行发布公告称,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15基点,一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活期存款利率下调 5基点。9月16日,多家股份制银行将活期存款利率普遍下调5个基点,各类定期存款产品下调幅度在10个-50个基点不等。

  “当下,在银行理财破净、其他资管产品频出风险的情况下,居民的储蓄意愿更强,中小银行下调存款产品也有助于缓解负债端成本压力。”另一位银行业人士称。

  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称,在消费、储蓄和投资意愿中,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增加0.5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依然占58.0%,比上季减少3.8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8.8%,比上季增加3.3个百分点。

  大行、股份制银行是否跟进?

  由于老百姓(36.810, 0.43, 1.18%)存款热情高涨,倾向于购买利率较高的中长期存款,2022年银行定期存款比例上升。因具备遍布全国网点的优势,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这个特征更为明显。

  不少银行年报的数据也能透露出此种变化。例如2022年末工商银行(4.630, 0.02, 0.43%)客户存款总额为298704.91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个人定期存款为85539.19亿元,同比增长20%。

  邮储银行(4.930, 0.14, 2.92%)年报显示,2022年末客户存款总额127144.8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604.12亿元,增长12%。其中,个人定期存款为80969.79亿元,同比增长15.1%。

  随着多地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国有大行以及股份制银行是否会进行新一轮的跟进?不少银行人士称,很多银行在2022年的平均付息率出现上涨,仅在第三季度之后随着降低存款利率才有所缓和,料2023年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将通过财富管理等其他手段,吸引过来更多的结算资金和低成本资金,并对长期限产品进行压降。

  目前,国有大行半年期、一年期等短期存款产品的利率在1.45%、1.65%附近,三年期存款产品不到3%;部分股份制银行的短期存款产品不到2%,而三年期产品则超过了3%。另有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0%,2023年一季度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3%。

  2023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存款基准利率是中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将长期保留。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部署,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基本面情况,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有银行人士称,对比CPI,银行短期存款产品利率下调的幅度不会太大,而中长期存款产品的利率则有望进一步下调。

  “(2023年)把压降付息成本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预算、绩效考核等手段,把压降付息成本的压力层层传导到最后一公里。突破口主要体现在三项措施:一是通过加强财富管理建设,优化AUM结构,期待着能够稳住甚至提升活比;二是继续压降两年期、三年期的存款;三是通过不断优化利率授权,推动客户端的差异化定价。”近期,邮储银行副行长张学文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