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打电话 186-2801-8888
复制微信
摆账网首页>>资讯动态>>行业资讯>>年末“超级央行周”释放多重信号

年末“超级央行周”释放多重信号

本周是2021年最后一个“超级央行周”,除了备受关注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外,日本、欧洲、瑞士、俄罗斯等20多家央行也都公布其政策决议。这些会议如何为明年的货币政策取向定调?又释放了哪些信号?

  首先,对于争执已久的通货膨胀问题,主要央行逐渐形成明确认识。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美欧在内的主要发达经济体以及巴西、俄罗斯等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物价快速上涨的现象。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美国核心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9.6%,日本PPI同比增长9.0%,10月欧元区PPI为5.4%,其中德国高达18.4%,为1951年来最高。CPI数据相对温和,但已开始与PPI携手上涨。1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为6.8%,英国为5.1%,欧元区CPI初值也达到了4.9%,均大大高于央行设定的通胀目标区间。

  与疫情和经济重启相关的供需失衡持续导致高水平的通货膨胀,价格指数快速上涨首先表现在生产端,此后逐渐向消费端传导。以美联储为首的其他央行始终强调通胀的暂时性,但在本次会议声明中,美联储明确了缩减债券购买规模比此前预告的要快,并预计可能在2022年多次加息,暗示美联储已经意识到控制通胀刻不容缓,搁置了通胀暂时论,并提高了控制通胀的重要性。

  其次,美联储货币正常化进程再度开启。

  2017年10月,美国量化宽松试验进入逆向操作期,美联储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新阶段。但在2018年四次加息后,美联储于2019年3月宣布停止加息,并于当年7月、9月、10月降息三次,2020年3月,美联储连续两次降息,并重新开启了7000亿美元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计划,以应对疫情冲击。

  目前,美联储在等待就业市场进一步恢复,但是市场上过剩的流动性大幅推高了通胀,迫使美联储重新开启并加快货币正常化进程。但显然,这一轮正常化的背景与2017年并不相同。此次会议美联储表示将以比11月宣布即将缩表计划时更快的步伐缩表,以期提前到明年3月份就结束缩减购债,主要基于对通胀快速持续上行的担忧,希望在下一步加息行动中能争取更多灵活性和主动性。

  再次,明年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步调仍有差异。

  美联储率先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欧洲央行首先需要在减轻对经济冲击的条件下退出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才能考虑下一步行动计划,而日本尽管出现了难得的物价上涨,但消费物价距离央行目标仍相距甚远,央行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更为遥远。

  部分新兴经济体和个别发达经济体为遏制通胀,已先于美联储启动加息,也有不少经济体由于复苏步伐较慢,正在观望美欧央行的最新政策信号以及经济走势,以确定未来货币政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