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打电话 186-2801-8888
复制微信
摆账网首页>>资讯动态>>行业资讯>>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本身就是目的

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本身就是目的

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是一种在投资决策中考虑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因素的投资理念,是衡量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在中国,可能是为了言说的方便,更可能是为了与国际接轨,人们也一般按照国际惯例将其简称为ESG(后文凡涉及到的地方我们也以此称谓)。不论是经常提起的全球变暖、空气污染现象,还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抑或是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都让人们重新思考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无疑,ESG理念帮人们找到了答案——通过行动让所在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一起源于国外的先进理念,尽管提出时间不长,但因其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风靡全球。近两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开始重视ESG理念,而“双碳”背景使得对该理念的追捧愈加火热。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各类ESG主题基金;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发布ESG报告;政学商各界广泛参与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ESG论坛和研讨会;各大新闻媒体更是持续关注着中国ESG的发展和实践。

诚然,对“ESG”的关注和行动彰显出社会良性发展和文明进步。纷纷举办的各类论坛和研讨会无疑有助于社会各界深刻认识ESG的重要意义,进而对积极推动ESG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关注到,当前在诸多讨论声音中不乏对ESG能否带来财务回报的探讨。比如ESG能否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能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能否提高企业财务绩效,等等。我们认为,将ESG与财务回报一起讨论,反映出人们对ESG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似乎存在一定误区。而这些认识误区不但无益于引导和推动ESG实践,相反,从长远来看,可能导致ESG只停留在口号而非实际行动上,慢慢将无疾而终、不了了之。因此,应该回归本源去认识和践行ESG。

ESG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实现目的的手段。ESG是在企业社会责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因ESG早期出现在金融机构的投资建议中,即提倡在投资决策中关注企业的ESG表现,所以它首先是一种积极的投资理念。慢慢地,该理念也逐步演化为投资者和企业的一种有温度的价值追求。它倡导公司关注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关注股东利益,呼吁投资者以自己的行动促使企业关注并实践ESG,引领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推动ESG,一起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为和谐、更加美好。如果将ESG看作投资者实现超额收益率、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讨论ESG是否带来了经济回报,这可能有悖于ESG理念的初衷。因为ESG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许ESG的确能带来好的经济回报,但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绝非ESG的动机。当疫情、地震、暴雨、山洪等灾害发生时,众多有爱心的企业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第一时间捐款、捐物以及组织员工进行志愿服务。相信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这些行为会给自己、给企业带来何种利益,而只是出于“铁肩担道义”的本心,出于这种朴素而真挚的家国责任之感和社会担当之道。

实际上, 严谨科学地论证ESG投资能否带来超额收益这一问题本身就十分困难。国际经验表明,目前并无证据支持投资ESG可以获得超额回报。即使少数研究发现在某些方面ESG产生了正效应,也难以对此效应从机理上作出科学解释,更难从技术上进行恰当识别。因此,相关研究发现的ESG投资与经济回报之间更多是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此外,ESG背后包含着一套量化的体系,包括信息披露、绩效评级和投资实践等方面。因此,合理评价企业的ESG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在ESG的三个维度(即E、S、G)应该包含什么、如何衡量、以及如何给各个维度赋予不同权重等方面,不同评级机构有着不同的理解。也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在ESG发展更为成熟的西方国家,不同评级机构评出来的结果也差异极大,各个机构ESG评级的相关系数只有3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指标的限制也是这一领域研究没有获得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人担心如果不把ESG投资和收益放在一起讨论,就满足不了资本的逐利性,就会导致ESG投资难以落地。因此,他们认为讨论ESG投资和收益的关系是在探讨ESG投资的可持续性问题。实际上,这仍旧是对ESG本源没有很好理解和把握的一大体现。ESG理念是一种和谐观,是在考虑股东利益的同时,还考虑到了环境、考虑到了客户供应商以及员工等所有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样的理念可以帮助企业更好、更长久地生存下去,不会产生“扇贝跑了”、“猪饿死了”、“钱不见了”等诸多恶性欺诈事件,会更好地保证投资者利益,怎么会有ESG投资的可持续性问题呢?相反,关注ESG投资的经济回报可能会产生短期行为,反而会对ESG信念产生动摇,从而使得ESG投资不可持续。

为了很好地推动ESG事业,我们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学界应努力构建一个逻辑自洽且综合全面的ESG理论。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ESG理念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是一种流淌在血液里的基因,是一种刻在骨子的信仰。考虑到我国ESG刚迈入发展阶段,当务之急是要从ESG理念本身出发,结合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ESG理论,从学理上合理论证ESG的意义所在,即这一价值观为何正确、这一基因为何优良、这一信仰为何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同时,这套理论还要从学理上解决如何合理评价企业ESG业绩表现问题,而不仅仅是几个维度、一些指标的简单组合。唯有这样的理论探讨才能为 ESG实践提供扎实的逻辑支撑和理论依据,从而科学地引导和推行ESG实践。其次,业界需要一大批真正信仰ESG理念的实践者。ESG是对原有思维范式的一个转变,是原有行动指南的一个调整。因此,需要一大批理性的、勇敢的、坚定的ESG实践者,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践行ESG,用生动的实践和宝贵的经验去反哺和发展ESG理论。最后,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应该为企业的ESG实践提供一个宽松友好的环境。ESG是一种信念,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是企业自发自愿的行为,应该积极倡导,采取适当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践行ESG,让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决定是全面践行ESG,还是在E、S抑或是G的某个维度上重点突破,慢慢拓展到各个方面,从而实现更好的ESG绩效。但是,凡事不要上纲上线,也不做道德绑架。

ESG本身就是目的。我们坚信,在这样一个正确方向指引下,加之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让中国ESG实践更有活力,也一定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姜付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二级),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ESG研究中心主任。联系方式:jfx@ruc.edu.cn

作者:王莹,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